我該進入電子世代嗎?
![]() |
DA及Ultegra,你的選擇是? |
圖、文/愛輪氏
自行車工藝發展愈成熟,愈難見到令人驚豔的新品;但電子產品如Smart Phone等可是倍數提升,在一片沉悶的產品海之中,還能激出一絲漣漪嗎?
如果要我說近10年來公路車零件最大的創新,那會是碳纖維材質的精進以及變速套件電子化,碳纖車已經滿街走,我們今天來探討SHIMANO自2009年推出Di2的演進吧!
如果要我說近10年來公路車零件最大的創新,那會是碳纖維材質的精進以及變速套件電子化,碳纖車已經滿街走,我們今天來探討SHIMANO自2009年推出Di2的演進吧!
其實電子傳動套件早在1994年就由MAVIC首推,1999年更推出無線電變,但因為穩定度不佳而退出市場。直至2009年SHIMANO推出名為Di2(Digital Integrated Intelligence)才再度引發市場話題,2011年CAMPAGNOLO再以EPS(Electronic
Power Shift)加入戰局,據傳SRAM也將推出電變。
就現今電變市場而言,SHIMANO Di2為最熱門的產品,共有頂級Dura-Ace與Ultegra擁有電變系統,如以下表列。至於CAMPAGNOLO在電變市場上表現不佳,果然日本的電子業了得,義大利不是不厲害,他們在煮麵上有更高的造詣,因此本篇主要探討SHIMANO電變。
就現今電變市場而言,SHIMANO Di2為最熱門的產品,共有頂級Dura-Ace與Ultegra擁有電變系統,如以下表列。至於CAMPAGNOLO在電變市場上表現不佳,果然日本的電子業了得,義大利不是不厲害,他們在煮麵上有更高的造詣,因此本篇主要探討SHIMANO電變。
年分
|
型號
|
2009年
|
Dura-Ace 7970
|
2011年
|
Ultegra 6770
|
2013年
|
Dura-Ace 9070
|
2014年
|
Ultegra 6870
|
![]() |
電變的大盤、夾器等與機械變速相同。 |
電變與機械變速的差異在於剎變把、前、後變以及電池,其餘如大盤、飛輪等為共用組件。SHIMANO Di2的編號以70作為電變,例如6870系列,而6800系列則是機械套件。
愛輪氏自2009年就試過DA 7970,近期也受邀台灣SHIMANO代理商三司達測試將於2014年上市的Ultegra 6870,在此分享SHIMANO Di2近年來的創新以及使用心得。
電變的優點:
1.變速零件內建晶片,可替騎士自動進行前變上、下半檔
2.以電子馬達讓變速更快、精準
3.可安裝各把位變速按鈕(satellite shifter),例如於上把位裝變速鈕有利爬坡;下把位裝變速鈕有利於衝刺
4.長按鈕變速按鈕可變多檔(也可藉由電腦設定為變3檔等,下文有詳細敘述)
5.更輕量,差別約30克(用座管電池會更輕)
然而,上述5項優點並不會讓你騎車變快,愛輪氏作為SRAM Red機械變速的長期使用者,在未使用過電變之前也曾懷疑其存在於市場的價值,為何要將古典運動與流行電子扯上邊呢?更曾老派的認為電變僅是有錢人的玩具,若你也是懷疑論者,請先試乘電變後再作評論,測試時儘量找陡坡或在抽車時變速。
愛輪氏自2009年就試過DA 7970,近期也受邀台灣SHIMANO代理商三司達測試將於2014年上市的Ultegra 6870,在此分享SHIMANO Di2近年來的創新以及使用心得。
電變的優點:
1.變速零件內建晶片,可替騎士自動進行前變上、下半檔
2.以電子馬達讓變速更快、精準
3.可安裝各把位變速按鈕(satellite shifter),例如於上把位裝變速鈕有利爬坡;下把位裝變速鈕有利於衝刺
4.長按鈕變速按鈕可變多檔(也可藉由電腦設定為變3檔等,下文有詳細敘述)
5.更輕量,差別約30克(用座管電池會更輕)
然而,上述5項優點並不會讓你騎車變快,愛輪氏作為SRAM Red機械變速的長期使用者,在未使用過電變之前也曾懷疑其存在於市場的價值,為何要將古典運動與流行電子扯上邊呢?更曾老派的認為電變僅是有錢人的玩具,若你也是懷疑論者,請先試乘電變後再作評論,測試時儘量找陡坡或在抽車時變速。
電變讓你在變速時不用降低轉速,抽車時也可放心變速,一按鈕變速立即到位,更不必花心思去調整前變的上、下半檔,電變讓變速像打電動般好玩。
用電變不會讓你騎得更快,但會優化你的變速體驗。
新一代Di2性能諸元
用電變不會讓你騎得更快,但會優化你的變速體驗。
新一代Di2性能諸元
零件
|
Ultegra 6870
|
Dura-Ace 9070
|
剎變把(一對)
|
295克
|
237克
|
前變
|
155克
|
114克
|
後變(SS)
|
250克
|
217克
|
電池(外掛式鋰電池)
|
68克
|
68克
|
大盤(含五通碗組)
|
765克
|
637克
|
飛輪(11 ~23T)
|
209克
|
192克
|
夾器(一對)
|
335克
|
286克
|
鏈條(114目)
|
253克
|
249克
|
總重
|
2336克
|
2027克
|
建議售價(註1)
|
NT$48490
|
NT$90190
|
![]() |
Ultegra的外形也大幅優化。 |
![]() |
新一代DA後變具科技洗鍊風。 |
註1:含電子與機械零件,不含踏板/花鼓,報價來自三司達;重量為愛輪氏蒐集資料彙整,與實物可能略有差異。
由於日幣貶值以及Di2的技術成熟,使得電變售價更親民,印象中上一代DA 7970要價10多萬元,而目前9070系列為9萬多元,電變與機械變速的售價逐漸拉近。
那我該多花一倍買DA嗎?
想必這是很多車友的疑問。愛輪氏曾見到多位職業車手用Ultegra Di2贏得比賽,因此Ultegra的性能及耐用度無庸致疑。但DA絕對有存在的必要,光從重量來看,DA就偷輕了309克,若以高階輪組或車架而言,4萬多元要輕量309克是不太可能的,因此對追求輕量化族群而言,DA 9070還是首選。再者是爽度,DA的材質及外觀細緻度大勝Ultegra,因此口袋有深度的玩家請直上DA。
由於日幣貶值以及Di2的技術成熟,使得電變售價更親民,印象中上一代DA 7970要價10多萬元,而目前9070系列為9萬多元,電變與機械變速的售價逐漸拉近。
那我該多花一倍買DA嗎?
想必這是很多車友的疑問。愛輪氏曾見到多位職業車手用Ultegra Di2贏得比賽,因此Ultegra的性能及耐用度無庸致疑。但DA絕對有存在的必要,光從重量來看,DA就偷輕了309克,若以高階輪組或車架而言,4萬多元要輕量309克是不太可能的,因此對追求輕量化族群而言,DA 9070還是首選。再者是爽度,DA的材質及外觀細緻度大勝Ultegra,因此口袋有深度的玩家請直上DA。
![]() |
新一代電變的按壓手感較為明確 |
關於變速反應
新一代Di2(9070及6870)的按鈕操作較上一代明確一些,要加重一些力道才會觸發,降低誤變的可能,也提升冬天帶長指手套變速的成功率。談到電變手感,最明確的是CAMPAGNOLO EPS,其手感近似於機械變速。
新一代Di2(9070及6870)的按鈕操作較上一代明確一些,要加重一些力道才會觸發,降低誤變的可能,也提升冬天帶長指手套變速的成功率。談到電變手感,最明確的是CAMPAGNOLO EPS,其手感近似於機械變速。
![]() |
Di2與機械變速最明顯的外觀差異在於前變,Di2頭好壯壯。 |
單格變速
由於前、後變的體型瘦身,馬達的變速聲音也降低許多,外型比起上一代來得更具機械洗鍊感(相較於上一代的塑膠感),在外型上大幅優化。至於變速速度則是相差不多,但都比機械變速來得更快。
由於前、後變的體型瘦身,馬達的變速聲音也降低許多,外型比起上一代來得更具機械洗鍊感(相較於上一代的塑膠感),在外型上大幅優化。至於變速速度則是相差不多,但都比機械變速來得更快。
![]() |
Ultegra Di2中變,速度不輸DA。 |
多格連變
新一代Di2(9070及6870)可藉由電腦E-Tube設定來控制換檔模式,據三司達表示,可將右變把的長按行程設定為一次連變,一次變2檔或3檔等,更可自由的設定變把的功用,例如左變把來控制後變等,這些電子按鈕可隨你的偏好來設定。至於變速速度就有差別,DA的連變速度略勝於Ultegra,估計是DA的馬力較強,再者也可能與飛輪、鏈條的上、下鏈設計有關。
新一代Di2(9070及6870)可藉由電腦E-Tube設定來控制換檔模式,據三司達表示,可將右變把的長按行程設定為一次連變,一次變2檔或3檔等,更可自由的設定變把的功用,例如左變把來控制後變等,這些電子按鈕可隨你的偏好來設定。至於變速速度就有差別,DA的連變速度略勝於Ultegra,估計是DA的馬力較強,再者也可能與飛輪、鏈條的上、下鏈設計有關。
![]() |
Di2的Junction A(控制盒),裝座管電池可於此充電。 |
![]() |
座管電池僅比簽字筆粗一些,重量也更輕。 |
隱藏式座管電池
電池裸露在車架外太醜了吧!SHIMANO推出選配的座管電池,可將管狀電池裝在座管內,也不必擔心充電不方便的問題,SHIMANO將USB充電孔設在裝設於龍頭的Junction A(控制盒)內,意謂不必拔出座管即可充電。使用座管電池還有一項優點,座管電池重量只有50克。
電池裸露在車架外太醜了吧!SHIMANO推出選配的座管電池,可將管狀電池裝在座管內,也不必擔心充電不方便的問題,SHIMANO將USB充電孔設在裝設於龍頭的Junction A(控制盒)內,意謂不必拔出座管即可充電。使用座管電池還有一項優點,座管電池重量只有50克。
![]() |
DA及Ultegra可選購爬坡用變速手把。 |
共用E-Tube系統
上一代Di2的問題之一是DA 7970與Ultegra 6770的系統無法共用。而新一代的Di2採通用式設計,意即兩系統可互換,並可以安裝如衝刺把手、爬坡把手等配件,這意謂三鐵族群可裝Ultegra Di2來支援休息把變速如SW-9071或SW-R671等。
未來會走向無線電變嗎?
早在1999年MAVIC就推出名為Mektronic的無線電子變速,但最終因為穩定性不佳等因素而退出市場。現今拜賜於ANT+及藍芽通訊協定,讓訊號傳輸更為穩定;但如果使用過ANT+之心率、功率的產品就知道,這類的傳輸訊號還是有被干擾的可能,但車友頂多只是短暫的失去騎乘資訊,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。而如果是無線電變被干擾,試想一下在爬陡坡時,變速瘋狂地跳到53 X 11,又或是終點衝刺時電變不受控制,這可會變成大問題。
上一代Di2的問題之一是DA 7970與Ultegra 6770的系統無法共用。而新一代的Di2採通用式設計,意即兩系統可互換,並可以安裝如衝刺把手、爬坡把手等配件,這意謂三鐵族群可裝Ultegra Di2來支援休息把變速如SW-9071或SW-R671等。
未來會走向無線電變嗎?
早在1999年MAVIC就推出名為Mektronic的無線電子變速,但最終因為穩定性不佳等因素而退出市場。現今拜賜於ANT+及藍芽通訊協定,讓訊號傳輸更為穩定;但如果使用過ANT+之心率、功率的產品就知道,這類的傳輸訊號還是有被干擾的可能,但車友頂多只是短暫的失去騎乘資訊,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。而如果是無線電變被干擾,試想一下在爬陡坡時,變速瘋狂地跳到53 X 11,又或是終點衝刺時電變不受控制,這可會變成大問題。
還有電池續航力、耐候性等問題。目前車架的隱藏式走線已可以漂亮的收納電線,難以找到發展無線電變的優勢。
![]() |
愛輪氏偏好Di2變把套有顆粒的設計。 |
愛輪氏觀點
Ultegra Di2很有誠意的繼承了Di2的優點,並且可支援如衝刺變鈕、爬坡變把與三鐵/計時變把等配件,走線也因為整合式電線而更為俐落;相形之下,CAMPAGNOLO雖然也推出了親民的Athena EPS,但售價還是比Ultegra Di2貴上許多,Ultegra Di2再度蟬聯最佳電變性價比的寶座。
但我還沒有換電變的打算,一方面是我ORBEA Orca第三代的車架為機械變速版,若安裝電變則會裸露電線,缺乏整體性,因此現今所開發的高階車架都採電變/機械共用的設計。(註:傳統車架有外線套件可搭配)
Ultegra Di2很有誠意的繼承了Di2的優點,並且可支援如衝刺變鈕、爬坡變把與三鐵/計時變把等配件,走線也因為整合式電線而更為俐落;相形之下,CAMPAGNOLO雖然也推出了親民的Athena EPS,但售價還是比Ultegra Di2貴上許多,Ultegra Di2再度蟬聯最佳電變性價比的寶座。
但我還沒有換電變的打算,一方面是我ORBEA Orca第三代的車架為機械變速版,若安裝電變則會裸露電線,缺乏整體性,因此現今所開發的高階車架都採電變/機械共用的設計。(註:傳統車架有外線套件可搭配)
再者是非關電變的問題,新一代的Di2都為11速,而愛輪氏的輪組等零件都還停留在10速,若升級Di2那也意謂我要進行全盤的裝備升級,這對我而言是一大負擔。或許有車友要以低價脫手DA 7970時我會樂意接手的。
Di2的性能絕對超過機械變速,缺點是售價也不太漂亮,當哪天Di2與機械版的售價相當時,請別猶豫,直上Di2吧!
Di2的性能絕對超過機械變速,缺點是售價也不太漂亮,當哪天Di2與機械版的售價相當時,請別猶豫,直上Di2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