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SCHWALBE與IRC之Tubeless外胎,搭配SHIMANO Ultegra輪組。 |
IRC V.S. SCHWALBE
公路車無內胎測試
文/愛輪氏、圖/單車身活
跳脫非黑即白,外胎的第3種選擇。
管胎效率好,但因為高價、不易更換等,僅有競賽族群或進階玩家使用;Open胎因為低價且容易更換等親民優勢,擁有最高的市占率,惟其路感欠佳,然而市面上其實尚有廣泛運用於現代化機動車輛的車胎規格,在許多方面的性能高於管胎及Open胎,亦是本文將介紹的公路車無內胎(Road Tubeless)規格,本文就IRC及SCHWALBE無內胎車胎進行實測。
現有無內胎選擇
公路車無內胎是由HUTCHINSON車胎廠與SHIMANO共同開發,陸續有IRC、MAXXIS、SCHWALBE車胎廠加入,輪組部分則有ACLASS、CAMPAGNOLO、FULCRUM等輪組廠。相較於市場主流的Open胎,公路車無內胎可供選擇的部品相對較少,售價也比Open胎貴一些。
MAVIC不推無內胎?
截至2013年,法國輪組大廠MAVIC並未推出支援無內胎的輪組;然而,MAVIC早在10年前的Ksyrium
SL輪組就是無內襯帶設計,其實車友只要藉由更換氣嘴頭就能升級為無內胎輪組。據傳MAVIC將與HUTCHINSON攜手開發無內胎系列,或許可解決目前不易安裝的問題。
為何台灣不流行?
從登山車無內胎到公路車無內胎,其實台灣車友的使用率相當低。這或許是台灣的車店吸收新知識的速度較慢,特別是公路車無內胎的胎唇非常硬,不容易安裝(後文將有快速安裝指南),更讓店家怯步,因此鮮少有車店推行此規格。
![]() |
愛輪氏與周至德進行公路實測。 |
跟內胎說再見
公路車無內胎的路感細膩度介於Open胎與管胎之間,路感比Open胎來得好,雖然較難安裝;卻也擁有比管胎更多的便利性。
各式車胎比較
型式
|
管胎(Tubular,註1)
|
無內胎(Tubeless)
|
Open胎(Clincher,註2)
|
路感
|
優
|
優
|
普通
|
胎壓
|
115~205 psi
|
70~130 psi
|
85~145 psi
|
重量(1條)
|
240克
|
295克
|
290克(外胎195克+內胎95克)
|
價格(1條)
|
NT$2340
|
NT$2990(註3)
|
NT$1290
|
註1:管胎為SCHWALBE Ultremo TT 700 X 22c
註2:Open胎為SCHWALBE Ultremo ZX 700 X 23c胎
註2:Open胎為SCHWALBE Ultremo ZX 700 X 23c胎
註3:SCHWALBE Ultremo ZX Tubeless價格為盒裝價,共包括兩條車胎、1罐滑胎劑及1罐補胎液,若扣除滑胎劑及補胎液,則單條售價接近於SCHWALBE Ultremo ZX。
公路車無內胎的優點:
1.擁有較低的滾動阻力
2.更安全,被刺破時是慢慢洩氣,而Open胎則是瞬間消氣
公路車無內胎的優點:
1.擁有較低的滾動阻力
2.更安全,被刺破時是慢慢洩氣,而Open胎則是瞬間消氣
3.更佳的防爆性,添加補胎液可預防小型穿刺傷
4.工作胎壓較低,這意謂可得到更佳的抓地力
4.工作胎壓較低,這意謂可得到更佳的抓地力
型號
|
IRC Roadlite
Tubeless
|
SCHWALBE Ultremo
ZX Tubeless
|
胎壓
|
90~115 psi
|
70~130 psi
|
重量
|
295克
|
295克
|
建議售價
|
NT$1850
|
NT$2990(一車份,註4)
|
註4:包含滑胎劑及補胎液
Contact
IRC:07-8011875
SCHWALBE:頂成 04-24639891
如果說管胎是競賽專用,Open胎是一般訓練,那無內胎則是競賽/訓練通吃。
安裝小技巧
汽、機車使用無內胎行之多年,而店家在拆裝車胎時必須使用專用工具,而當公路車邁向無內胎時,也建議使用專用工具,例如IRC推出專用挖胎棒(註5),SCHWALBE也有滑胎劑(Easy Fit Tire Lubricant),也可使用肥皂水替代。當然車友也可以徒手安裝,但在裝新車胎時會很費力,甚至可用痛苦來形容。
註5:多數無內胎車廠不建議使用挖胎棒以免破壞胎唇,影響到車胎的氣密性。IRC推出無內胎專用挖胎棒為特殊工具。
車友也不必擔心日後在半路破胎不易更換,一來是無內胎的使用者會添加補胎劑,大幅降低破胎的可能;再者是無內胎外胎經過安裝被撐開後,第2次安裝也較輕鬆。
也有車友問道,那如果無內胎發生爆胎是否會像管胎一樣無胎可換的窘境?別擔心,只要塞一條內胎即可。
IRC V.S. SCHWALBE公路實測
測試車手:愛輪氏+周至德路線:台中市特三號及華南路,包含上下坡約30公里
胎壓:100 psi
愛輪氏首測SCHWALBE Ultremo ZX Tubeless,在相同胎壓下,路感大勝Open胎;跟管胎的騎感又是另一番滋味,由於無內胎的工作胎壓較低,因此在通過人形孔等障礙物時特別輕鬆,處理細微震動時像是車胎多了一層高彈性的矽膠,卻又不會拖慢速度,管胎雖然擁有高工作胎壓的特性,卻也出現硬梆梆的生硬感。
讓無內胎系統為你吸收路面的細震,換上無內胎的感覺…類似於從鋁合金車架升級為碳纖車,對於路不平的山路尤其好用,下坡更添自信。
與周至德交換IRC測試組,明顯感受到IRC的路感比SCHWALBE生硬,像是換回Open胎的感覺,通過障礙物時少了軟Q感。而從IRC換上SCHWALBE的周至德,因為SCHWALBE柔軟順暢的騎感對無內胎系統讚譽有佳。
小結:如果你偏好柔軟的貼地感,請選SCHWALBE Ultremo ZX Tubeless;而追求爽快的加速感,IRC Roadlite是不錯的選擇。
小結:如果你偏好柔軟的貼地感,請選SCHWALBE Ultremo ZX Tubeless;而追求爽快的加速感,IRC Roadlite是不錯的選擇。
愛輪氏觀點
汽、機車做用無內胎行之多年,為何自行車不擁抱無內胎技術呢?
無內胎的售價、重量等與Open胎相近,性能又優於Open胎,很可惜這好物在台灣並不普遍,或許可由此知台灣的車店對於新知識、新規格的抗拒。
由於拆裝不易,愛輪氏一開始也不愛無內胎,但在實際騎乘後大大改觀,不僅路感好,也因為添加補胎液而可降低爆胎的可能,此優勢特別有利於鐵人三項等需要自力維修的競賽項目。
愛輪氏目前沒有支援無內胎的輪組,幸運的是我的MAVIC Ksyrium SL為無內襯帶,只要更換專用氣嘴即可,日後我會將MAVIC
Ksyrium SL裝上無內胎系統進行長期測試。另外,如NOTUBES也有推出改裝套件,加裝特殊內襯帶、氣嘴也可將一般輪組安裝無內胎。
如果你是用SHIMANO、CAMPAGNOLO、FULCRUM等支援無內胎輪組,試看看吧!
如果你是用SHIMANO、CAMPAGNOLO、FULCRUM等支援無內胎輪組,試看看吧!
優點
路感好、防蛇咬、降低破胎率、號稱滾動阻力較低
缺點
缺點
價格、不容易拆裝、定期檢查補胎液、車胎洩氣速度較快,建議每次出發都檢查胎壓
![]() |
感謝有工作在身的職業車手周至德協助此次測試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