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是我精彩的一年,因為我認識了54位精彩的人,他們都給我上了一課,一堂名為努力與堅持的課。
2012年3月31日,我因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,所以展開一年單車環島計畫,預計以一年的時間深度採訪令我感動的單車人物,因此將自己取名為「愛輪氏」。
我騎單車、搭火車、客運,繞了台灣好幾回,每一趟都有不同的感觸:對自行車競技運動的悲觀、自行車產業的困境,網路世界的刀刀見骨,使得我在途中一度想放棄繼續採訪。
每當我有沉淪的念頭,我想到85歲的郭長容(善存爺爺),晚上顧大夜班,白天快樂騎車;我想到范永奕,在學校當老師,每天在家獨自踩訓練台2.5小時,騎到吐,吐完繼續練;我想到徐國峰,早上3點半起床寫作,5點半開始鐵人三項訓練,默默的栽培年輕選手。
能貼近選手的生活,紀錄他們辛勤的訓練,看著他們每天重覆做簡單的事,不嫌累、永不放棄,他們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堆積出成功。我從他們的認真投入,得到繼續向前的動力。
是這些人物,讓我看到台灣人的可愛與熱情,台灣不是像媒體渲染的那樣悲觀
算一算,這趟採訪已經9個月了,才完成54位人物專訪,如此的撰稿效率並不符合媒體成本。但我當初就是不考慮效益才出來的,我得到了無價的友情、寶貴的知識與經驗,這些都是我沒想過的;當初我踏上旅程,只是單純的想尋找令我感動的運動故事,單純的解開心中的疑惑。
算一算,這趟採訪已經9個月了,才完成54位人物專訪,如此的撰稿效率並不符合媒體成本。但我當初就是不考慮效益才出來的,我得到了無價的友情、寶貴的知識與經驗,這些都是我沒想過的;當初我踏上旅程,只是單純的想尋找令我感動的運動故事,單純的解開心中的疑惑。
80位、90位、100位,會做到幾位當作總結,然後轉換跑道認真的賺錢,其實我對於採訪人數並不設限,當我找不到令我感動的故事,就該灑脫的畫下句點。
2013年初,聽說CHAMPION SYSTEM於1月份將邀請我至美國加州,紀錄車手的生活,當然也包括了馮俊凱,再次感謝CHAMPION SYSTEM給予見習機會。
相信今年也會是精彩的一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