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IMG_2095.jpg IMG 2095](https://lh3.googleusercontent.com/-3JQzzyS-1I0/VfDXGQYXh_I/AAAAAAAAUYA/aS0EIW-MVJw/IMG_2095.jpg?imgmax=800)
在眾多的單車器材中,A最喜歡測試功率計。這項單車上的黑盒子可客觀還原踩踏紀錄,作為測試者,亦可客觀的評斷功率計的優缺點。
A還稱不上是率先使用功率計的先鋒者,但至2012購入SRM以來,因工作因素,也陸續接觸過近十種功率計,從大盤式、曲柄式、花鼓式、踏板式,乃至於換算速度、風速、坡度的非直接測量功率計都曾使用過,猶如雨後春筍般的功率新品,始終存在著一種,或多種的結構性缺點,因此A印象中Joe Friel曾寫過「沒有完美的功率計,在於你願意接受哪項缺點。」
我一直在尋找完美的功率計。
今年七月,A測試GARMIN Vector功率計,借助其踏板式可迅速更換於不同車的特性,讓A可用Vector來測試不同車的騎乘性能。然而,Vector有一個先天障礙,由於功率踏板必須鎖上曲柄,若踏板扭力值未達建議值(34~40nM),會產生嚴重低估功率的問題,A在第一代Vector發現此問題,外媒實測報導亦回報此情況。
八月,A拿到GARMIN Vector 2及Edge 520的測試品,發現Vector第一代與第二代的差異在於改變訊號傳感器(Pedal Pod)的固定位置,一代是鎖在踏板軸心上,因此須視曲柄款式來增減墊片;二代則是將固定位置改為扣於軸心上,材質也從金屬改為塑鋼,如此的設計在於可更便利的更換於不同車,亦即不須特別增加墊片即可安裝。但A更在乎的是,如此設計是否能免除第一代因踏板鎖力不足而低估功率的問題,因此此次測試聚焦於踏板鎖力,以低於標準扭力的10nM、20nM、30nM及標準扭力34nM作為測試項目,再與SRM作為比較。
在此先說明A的SRM狀況,使用近三年,每年均由代理商昇陽以專業治具校正功率計,以確認功率值的精準度。GARMIN Vector 2與Edge 520則是全新品,在前三趟的測試均在室內騎乘滾筒訓練台,直至第四趟後才戶外測試,因此以下測試的部分平均速度,Edge 1000及520的均速會有不一致的情況,原因在於未經GPS來校正輪徑。
![IMG_2150.jpg IMG 2150](https://lh3.googleusercontent.com/-j4pykpqJaps/VfDbO-iSfaI/AAAAAAAAUYU/T8EJacCCblc/IMG_2150.jpg?imgmax=800)
測試條件:
踏板扭力:分別以10nM、20nM、30nM、34nM(GARMIN原廠建議踏板扭力值為34~40nM),共4次測試 測試組:Vector 2 & Edge 1000 對照組:SRM FSA K-Force Light & Edge 520;兩車錶抓同一組的速度及心率 扭力扳手:TOPEAK D-Torq Wrench DX
分析軟體:Garmin Connect及WKO 3(方便取單圈紀錄)
測試單車:ORBEA Orca & MAVIC Ksyrium SL 室內訓練台:ELITE滾筒
室內滾筒測試
GARMIN Vector 2
踏板鎖付扭力(註1)
|
騎乘時間
|
平均功率
|
均速(註2)
|
均RPM
|
10Nm
|
10:11
|
135w
|
42.2 KM/H
|
93
|
20Nm
|
10:06
|
129w
|
40.6 KM/H
|
98
|
30Nm
|
10:10
|
100w
|
40.1 KM/H
|
95
|
34Nm
|
10:06
|
132w
|
44.2 KM/H
|
98
|
註1:扭力扳手在操作時會有1~2nM的誤差異,意即將電子扭力扳手的警界值設定在10 Nm,但實際操作在聽到警示音後的數值為11~12 Nm。
註2:兩者的均速差異可能來自於輪徑未經GPS自動校正。
註2:兩者的均速差異可能來自於輪徑未經GPS自動校正。
SRM
踏板鎖付扭力(註1)
|
騎乘時間
|
平均功率
|
均速(註2)
|
均RPM
|
10Nm
|
10:11
|
146w
|
41.7 KM/H
|
93
|
20Nm
|
10:06
|
143w
|
40.2 KM/H
|
98
|
30Nm
|
10:10
|
144w
|
39.8 KM/H
|
95
|
34Nm
|
10:06
|
128w
|
43.9 KM/H
|
98
|
兩者比較
小結:
1.踏板扭力值的高低會對Vector功率踏板有相當大的影響,無論是一代或二代,因此在安裝時請愛用扭力扳手。
2.Vector 2雖然會受踏板鎖力而影響到功率值,但其影響的數值是很穩定的,也就是說很穩定的功率值被低估。
3.Vector 2的拆裝及校正速度,A在近十次的拆裝熟練後,每次能在5分鐘內完工。
4.Cycling Dynamics(動態騎乘資料)持續研究中,暫未找到對A有幫助之處。
5.A還有做兩趟各約1小時的戶外騎乘,在踏板扭力值34Nm的情況,GARMIN在低瓦數輸出(200W以下)可做出與SRM相同的單圈功率;然而,在超過200瓦後,兩組間的單圈功率存在著差異。
6.有時間的話要再做從34nM至40nM踏板扭力的騎乘測試。
完美的功率計仍未出現,練功仍須努力。
感謝A大能做那麼好的測試,希望A大能在幫忙測試34~40扭力,因為沒srm可以做對照,我是單腳,瓦數確實要所到34nm以上較穩定.
回覆刪除真不好意思,現在手上只剩SRM
回覆刪除沒關係,我有扭力板手,只是機械式的怕沒那麼準,試過發現扭力不夠時,瓦數真的會低估很多,跟友人pioneer 功率計比,同路段可以差到40瓦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