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9/7

ORBEA Orca第三代-感謝范老師割愛

愛輪氏換新車架,除車架外其餘配件自舊車移植,SRAM Red用了5年,MAVIC Ksyrium SL用了7年,這組MAVIC輪組令我激賞,7年來沒有任何問題。

我的上一輛ORBEA Orca是2003年出產的年度風雲車,至今已有10年歷史,一輛車騎了10年也算是物盡其用了。換車吧!然而,以我擔任編輯的收入,要以市價來購買ORBEA Orca Silver會很辛苦,所以這輛車不是我買的,並且它也不是一輛新車,這輛車是范永奕的備用戰駒,感謝他割愛給我。

註:此ORBEA Orca為2011年款,原廠稱其為第三代,並依使用碳纖材質的不同分為3級:Gold(一級)、Silver(二級)、Bronze(三級),此車為Silver。

操控的自信來自於變型加大的頭管,也兼顧了空力性能。

2008年底我進入單車身活工作,公司裡正好有一輛ORBEA Orca第一代的車架,那是總編張壽生的座騎,他要換新車了,於是我接手這輛已有6年歷史的Orca。到了2013年,我心裡的小惡魔不斷鼓動:SRM都買了,也該升級那10年的古董車架了吧!我已習慣ORBEA Orca的騎乘幾何,自然下一輛車的考量仍是Orca,正好最強素人車手范永奕即將換新上市的進化版Orca(預計2013年9月中上市),而他正好有一輛備用車使用不到,因此在與ORBEA Taiwan協商後,同意讓我升級此車架。

是的,這是輛品相極佳來自於范老師的座騎,雖然小有擦傷,並且Orca也即將推出新一代產品,卻依舊不減這輛車的風采。

SHIMANO DA9000卡踏以及SRM FSA K-Force Light。

抱歉,光是前言就廢話連篇,但我還是傾向將事情交待清楚,特別是我身為編輯,也希望儘可能提供正確而可靠的資訊,畢竟我並非有得到贊助的選手,許多單車零件也都是到車店買的。OK,現在我們談談這輛新車的性能。

重量:並不輕,ORBEA向來不特別重視輕量化。由於此車並非全新,因此有些五金配件已裝在車上,所以並沒有實際量車重,我自己以手感推測,車架是超過1000克,此車在輕量化並沒有優勢。(註:國外網站寫此車架的重量為1050克)

零組件都用FSA鋁合金系列,Wing Pro小彎把,OS-166龍頭,碼錶為GARMIN Edge 810  


外型:粗獷、科技風格,ORBEA Orca是目前碳纖維公路車中,即使不上Logo也容易一眼認出,特別這輛是銀/灰色的塗裝,配上銀色的MAVIC Ksyrium SL相得益彰;最令我激賞的是座管束環以及水滴型座管,像藝術品一般。在現今二選一的「高剛性輕量化V.S.低風阻衝刺型」的分化,ORBEA Orca的設計是中庸之道,不特別輕,也沒有最佳的空力性能;相對地,Orca是在輕量化與空力性能之間取得平衡。

剛性:無庸致疑,第三代Orca比起第一代大幅強化,特別是在平路巡航的表現,路感輕快而明確,遇到坑洞的反應也放大一些,車子有些跳,但幾天後也就習慣了。
強壯的BB30五通,但我的SRM大盤是Mega Exo,因此使用FSABB


操控性:這點我與低風阻一起談,這輛車是彎道殺手,特別在下坡時相當穩定,以往我騎第一代Orca時在下坡60kmh就有些沒自信,但這輛新車的過彎及下坡性能像是利刃切奶油,絲滑而順暢,出彎不黏刀,估計我的下坡速度提升是因為車架低風阻的設計,但這也是我個人的觀點。


ORBEA的座管束環的經典風格,將T-25螺絲固定於上方。


小結:

換了新車架有提升速度嗎?肯定有,但我不敢明確的說換這支車架讓我進步了多少,因為即使騎乘相同的路線,在體能不同的情況、方向等外在因素,根本不可能客觀的評估。


我的感覺是騎台中.特三號爬坡(3.4公里約10分鐘),在相近的單圈功率及風勢下,讓我縮短約10秒鐘,換算起來爬坡能力提升不到2%,就我的經驗而言,換一組超輕量的登山輪比較能提升爬坡成績,也或許是第一代的Orca的爬坡性能就很好,因此第三代的爬坡性能提升較不顯著。


這輛車最令我激賞的是下坡及過彎的穩定性,平路巡航一流,稍微美中不足的是這輛車「有些跳」,也可能是我體重較輕(60公斤)的關係,消減細震的能力並不算太好。




換車了,還得到最強素人車手范老師的精神,但以我目前的實力,要完騎東進武嶺是不太可能的,希望騎上此車後,我可以承襲范老師騎訓練台的鬥志及熱情,設定騎車目標,勇往直前。


我的上一輛ORBEA Orca,零件移植並保留相同的Fitting設定。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